秋天随笔——管口内塞
秋天随笔——管口内塞
郁达夫在《故都的秋》的结尾中写到:“秋天,这北国的秋天,若留得住的话,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,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”
我喜欢秋天,喜欢它的浓彩,喜欢它的不可复制,喜欢它的丰盈饱满。秋天的色彩是丰富的,塑料管帽,管口内塞,塑料法兰盖,护丝护帽,所以任何季节都无法复制。由于春华秋实,秋天才得以硕果累累。
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。秋天,还有层林尽染的黄叶,有美不胜收的枫林,有秋高气爽的晴空,有丰盈饱满的种子,更有我望眼欲穿的旅行。
旅行,一个人,一种心情,多个方向。不用设计,随心所欲。穿过秋天的晨曦,抑或越过黄昏的街头,眼眸里衔满了秋的赤橙黄绿青蓝紫。
或者,骑着一头毛驴,去马致远词里的小桥看看流水和人家。或者,停车在枫林里,让重重叠叠的红叶弥漫我跳动的脉搏。或者,捡起徐志摩丢在秋天的扇子,扇起秋天的风云和脂粉味。
然而,上饶这座江南小城,一年四季都是单调如一的绿色长青,樟树、红豆杉、银杏、杜仲、喜树、毛红椿等等,迎夏送冬多少春秋不曾老去。
所幸的是我宿舍楼下,一棵梧桐拔地而起,伞状般的树冠正好挡住了直射的光线。我喜欢搬把小床摆在敞开式的阳台上,周末的整个下午若无其事地享受着一切安逸。
似乎梧桐也无法摆脱自然对它的策划,一到秋天,在轻风微摇中,梧桐叶飘洒飞舞,铺满了阳台,我总是不忍心丢掉,索性不去管它。有时候,忍不住站在阳台上,看着它如何落下来,呈现多少的角度,翻多少跟头。有时候,挑拣一两片完整的夹进书页中,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。正是这棵梧桐树,填补了我内心对北方秋天的渴求和企盼。也是这个季节,我和梧桐的距离近。
冬天,一扇门切断了通往阳台的路,也阻止了寒冷的气流对身体的侵袭,我也尽情享受着屋内带点潮湿的悠闲自得,不断嘲弄着白天和黑夜。所幸的是,透过窄小的窗口,可以看到通天的星辰和寒风中毅然挺拔的梧桐树,梧桐树似乎正在酝酿着能量,等待春来茁壮成长。微弱的霓虹灯光映射在墙上,梧桐标致突兀的影子也一一浮现,一一静止。慢慢地,我在这种情境中睡去,带点甜美的微笑。
又是一次轮回,冬去春来,打开门窗,聆听梧桐树语。用一种蠢蠢欲动的心情,尽情描绘生活中的边边角角,如同一条鱼,向着一片海摇曳出各种姿态。
也许,烟雾缭绕和红叶林环抱着灰瓦白墙的婺源,二十四桥的明月,塑料管帽,管口内塞,塑料法兰盖,护丝护帽,钱塘江的秋潮,普陀山的凉雾,荔枝湾的残荷代表着江南的秋。然而,北方和南方的不同在于,北方的树叶可以由绿变黄,但南方的树叶绝不可能由黄变绿。
如果将人的一生划分为四季,那么秋便是知天命的阶段。静观开始,充实过程,领悟终结,这是秋给我的顿悟。